翠影从头到尾打量她几眼,摇头:“无一处不像。”光看外表。
细究起来,从前的薛静蕴,还没她这么规矩呢。
可半夜躺在榻上的尹采绿,心中还是忐忑得厉害。
翠影给她的那本《玉屑集》,她还一个字都看不懂的。
可她不敢说出来,薛夫人捡她的时候,待打量了她泥脸下的容貌,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认字吗?”
她认识一些简单的字,楼里待客不需要她会太多字,但她当时直觉回答薛夫人:“认字的。”果然就被带去酒楼大吃了一顿,薛夫人还给她买了套新衣裳。
事已至此,左不过薛家教她的,她都学会了,若再拿不下太子,她也还有绝技在身,这么想想,也没什么好怕的。
薛府许久未曾待过这样的贵客了。
管家丁瑞,带着他的管家媳妇,带着丫鬟们、家生子们,一早候在门前,生怕没把这位贵客给迎进来。
人家贵客帖子上说了午时过后到,薛家下人是辰时开始候在门前的。
崔婉清没想到太子来得这么快,都还没来得及给尹采绿裁制新衣裳,只好带她先到锦绣坊买件成衣。
这一路上,崔婉清没忘了做最后的嘱咐。
“当务之急,一是不能露馅,二是要取得太子喜爱。”
太子喜爱虽不那么重要,也不是崔婉清要的目的,可总得先让人嫁过去不是。
婚事不成,什么都是白来。
尹采绿迟疑了一下,侧着下巴问道:“太子的喜好?”
太子的喜好崔婉清也不清楚。
不过太子素有贤德之名,为人正派,喜好总是符合某些标准的。
“你就恭敬谨慎些,仪态要端庄,说话做事要谦逊温顺,严守礼法,就像《女诫》上写的那样。”
尹采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到了锦绣坊,尹采绿看着那些花花粉粉的裙子眼睛发亮。
崔婉清给她挑了一件藕荷色的杭缎襦裙,上襦绣着缠枝纹。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她想回头照镜子,崔婉清按住她。
她闭上嘴,暗自在想,如何语不掀唇?
腰间系着同色宫绦,坠下一枚玉来,走起路来,下裙若流云舒展。
“行走间,要动静有度。”
尹采绿不敢迈步了。
走路时如何将腰肢扭得风情万种,她倒是极为擅长。
崔婉清道:“你之前已经学得很好了,继续保持便是。”
尹采绿回府的时候,早有仆妇过来搀扶,前呼后拥的,将她千金闺秀的架子抬得很好。
到了午时,一家子人饭也没用,生怕在贵人面前出丑,再说侯府本也是讲规矩的人家。
尹采绿捂着饿肚子,终于等来了太子。
太子十分守时,说是午时过后,便一刻也没晚。
家中的小姐们都被赶回了内院儿,唯独一个二姑娘由夫人陪同着留在前院儿。
两人有先皇后口谕的婚事,于男女大防之事上,倒不必多避讳。
只叫二小姐先隐在屏风后面,等待时机出来见面便是了。
太子是步行前来的,薛府一开始在门前备好的脚凳人凳的,都没派上用场。
薛府也不是真的没待过贵客的府邸,只是近些年没那么红火了。
下人们簇拥着太子进府,管家丁瑞连声道了恭迎,剩下的人齐刷刷跪了一片。
尹采绿偷瞧着,竟比自己当初下船的声势还要闹得浩大。
这就是侯府的声势吗?哦不,这就是太子的待遇吗?
人被簇拥着,穿过花厅过来了,尹采绿连忙躲进屏风后。
太子走路时步子迈得很大,丁瑞要小跑着抬手引路:“殿下这边请。”
太子经过之处的下人,倒觉得像有一阵风拂过一般,抬头看去,那人的衣摆只轻微掀起,双手垂于身侧,说不出的尊贵气度。
赵清刚与太傅见了一面,拜别后便赶来。
舅舅虽叫他来薛府一趟,太傅却提点了他一顿。
“大局未定,三皇子一党处处设伏,殿下还有心思去薛家,恕臣直言,太子妃一事,还需斟酌。”
依太傅的意思,薛家如今不是能给太子助力的岳家,将这婚事拖下去也就罢了,另外择女再娶。
赵清心里想的却不是什么娶不娶的,他就是想来看看,母后多年前便为他挑中的太子妃,究竟是何人物。
是否,有他母后的影子。
这般想着,倒也从百忙之中抽出了一下午的空闲。
唐洪辉也是这么个意思,妹妹挑的人,再怎么也该见见,若太子见了喜欢,婚事能成,妹妹在九泉之下也能有些安慰。
扫清脑中思绪,太子进了薛家待客的前厅。
薛府的第五代侯爷,薛兴昌,亲自迎了太子。
“给太子请安。”
“免礼。”
赵清提袍于主位坐下,薛兴昌忙叫妇人端茶上来。
太子不愿在此地多耽搁时间,开门见山道:“听闻府上二小姐前些日子抵京,一路可还顺利?身子可大好了?”
出于礼数,赵清来之前,专找人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