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数月,黛玉晨起与紫鹃、雪雁一起在院中练习八段锦,春纤与王嬷嬷本无意参加,三人练习时她们只在一旁笑着观看,谁知看了几日后不觉也产生了兴趣,便主动加入了进来。
此事传到了贾母耳中,贾母听闻后,笑着夸赞黛玉这个方法好,比每日喝药进补要强百倍,便吩咐鸳鸯和琥珀每日也一起来,说她们:“每天在屋里闷着,也要出去动动,屋里还有别人伺候,你们两个晨起练习结束了再回来也不碍事。”
此事一出,探春拉着迎春也加入了进来,侍书一起陪着,宝玉屋里的麝月好说歹说,拉着晴雯也一起来了。
贾宝玉和薛宝钗偶尔也来陪着一起说笑玩闹,还为她们起了一个诨名,叫“锦春社”。
这日,众人刚刚练习结束还未散去,便见王熙凤笑着从门外进来。
众丫鬟们行礼,王熙凤笑着点头示意。
她笑着和黛玉说道:“前儿见老祖宗,还说妹妹这几日身子看着比之前好了不少,看来这八段锦还真有妙用。”
黛玉笑道:“若不是大家陪着,我自己怕也坚持不下来。”
鸳鸯和王熙凤打趣道:“奶奶平日操劳,也该多出来活动活动。”
王熙凤笑道:“我若是在这里,你们哪还放得开呢?”
鸳鸯笑道:“奶奶来了,我们‘锦春社’也好每日添些茶水点心的,这几个月来净吃林姑娘的,我倒不好意思了。”
王熙凤笑骂道:“好没脸的人!不过几步路的距离,结束了也该回屋用早饭了,还赖在林姑娘这里蹭吃蹭喝,等我回了老祖宗,看还让不让你出来了。”
鸳鸯是贾母的大丫鬟,身份地位自然比别人尊贵一些,她平日和大家关系处的好,王熙凤对她也客气一些。
几人又说了会话,便各自散去了。
黛玉邀王熙凤进屋坐下,方才问道:“凤姐姐可是有事?”
王熙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面色凝重的说道:“今日一早听了件事,说与妹妹听听。”
接着她顿了顿,说道:“妹妹可还记得之前说起的吴贵妃?”
黛玉点了点头,之前贾琏提起过,吴贵妃家中也在修盖省亲别院,便问道:“他们怎么了?”
王熙凤说道:“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在城外寻地盖省亲别院,被人参了一本,说是仗势强占土地,还闹出了人命官司。当今震怒,现下已给他们家革职了。”
黛玉听后沉默不语,看来她分析的没有错,修造省亲别院的事情,暗中有很多人盯着,等着拿不是,只不过吴贵妃家里嚣张过了头。
不用自己家里的地方改造,竟光明正大的出去寻新的土地。
王熙凤接着说道:“他们家别院盖了一半,现在撂在那里,这下不仅吴贵妃回家省亲不成,怕是连家也未必保得住了。看来妹妹之前猜测的没错。”
黛玉问道:“外祖母知道这事了吗?”
王熙凤说道:“已经回了,说是老爷重新请了外边的人来修改图样,里边的一应摆设也重新定夺,降至三品用度。”
黛玉说道:“凤姐姐,图样倒不是最重要的,来回也是咱们自己的地,现下这件事正是风口浪尖,咱们既然要做表态,不如‘就低不就高’,舅舅是工部员外郎,按舅舅的品阶来定用度,会不会更合适一些?”
王熙凤听后,说道:“妹妹的意思是,用地不变,只改里边的?这倒也是个主意,既能向当今表达咱们勤俭节约,也能让外人看着不失气派。今日得空,我去回了老祖宗,看她示下如何。”
黛玉问道:“这只是咱们之间的闲话,外祖母只怕不会考虑的。”
王熙凤说道:“之前听不进去,如今倒未必了,今日一早听老祖宗说的意思,让别院的施工先停下来,仔细考虑清楚,商量出对策后,再动工也不迟。妹妹这主意,依我看没有比这个再好的了。”
在黛玉看来,吴贵妃家中被弹劾的根本原因在于让皇上的“好意”变成了“坏事”。
皇上准妃嫔省亲本是一种恩典,可他们家却强占土地、大肆扩张,让百姓怨声载道,甚至弄出人命官司,这样对于百姓而言,只会认为是官府在不作为,反倒降低了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经此一事,兰台寺必定会把目光放在其他要修盖省亲别院的家族身上。
那么利用“主动示弱”来向皇上表忠心,利用现有资源改造、自降规格,既保证了不触“红线”,也体现出勤俭节约的行事风格。
这或许是宁荣二府目前唯一的出路。
王熙凤接着说道:“我真是愿意和妹妹这样的聪明人说话。”
黛玉心里正盘算着,还要不要和顾世伯打探一下消息,这些事正在他的权力范围之下,就算顾衡不直接透露,隐晦的提示一些就足够让他们受用。
听到王熙凤这么说,才回过神来,微微笑着说道:“我要是不赶上凤姐姐的步伐,只怕你以后再不愿意来我这里了。”
王熙凤笑道:“有妹妹相助,我只怕每日来,你还嫌我烦呢?府内账簿看的怎么样了?”
黛玉低头笑了一下,王熙凤还是如此的直接,每次和她提事情时一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