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时隐去往京城,叶银禾也越发忙碌了起来,江州这边水利工程修建快速,但也是修建了主要的几条水渠而已。
现在要做的就是加人力去修建更多的水渠用以洪水来时能快速的把水排出去。
除此之外,还要加更多的人去种植,水里的海产品,水里的产品也都要尽量多打捞上来,做成鱼干。
到了灾年,便是树叶树皮都会被吃掉,不管是什么吃的都无比的珍贵。
城内,看着告示上的内容,许多人都很不理解。
“这是做什么?怎么突然这般大肆招收工匠人力?”
“你们知道吗?”
有人问,就有人答,站在告示边上的官差说道:“咱们王妃这边说了,建设美丽江州,发展江州各行各业便需要很多人力,修建水渠能助于农作物的耕种浇灌。于大家而言是最好不过的,而且,所有的签署了劳动合同的人,工钱都加十文。”
十文,别看只有区区十文,可对于平常百姓来说,这十文钱是他们难以赚到的。
没人十文,若是一家人有好几个使力的,那就是几十文了。
“想要做修水渠的来这边报名啊。”有官差招呼着。
另一边还有一个报名的位置,有人喊道:“这边是招收女工的,女工来这里报名,酬劳看工种而定啊。”
都是秦王府发出的招收诏令,没有人会怀疑其真假。
城门口很快就围满了人,许多人都报名了,填下名字,户籍,年龄和所擅长的之后,便有人跟他们说第二日在哪里集合,在一块儿去哪里工作。
十里八乡的人都听到江州城城门口的招聘信息,大多人都紧赶慢赶的要去报名。
有人远,听到消息赶到时,招聘的官差已经离开了。
“不收了吗?”
“收,明日会在这里继续招收,等着消息,各村镇的村正会带各位乡亲前往镇上报名,我们需要的人很多,今儿没报上名的不要慌。”
听到留下的官差说的话,没报上名的都松了口气,也赶紧回去传消息了。
这次秦王府这边加了工钱大肆招收男工女工,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江州里的世家大族看到秦王府这边的操作,疑惑之余,都疑心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尤其是秦王早早离开江州,带着一大批人走。
“要不,咱们去问问?”有人家心疑,就想着要不派人去问问。
有人却并不在意,只认为是秦王妃又想着大肆发展江州的农业,牧畜业等等在招收工人,他们又没有这样的大肆发展,又何必去多折腾。
这么想着,大多人都打消了去秦王府打听的念头。
另一边,裴家。
裴大老爷正疑心呢,就见小儿子裴十三从书院回来后,叫他们也跟王府一样,花同样的价钱请人忙活,如养殖的鱼塘那些鱼都要捞起来了。
旱地多种植红薯,玉米等高产的作物,要请人去做更快一些该采摘的采摘,该种植的种植。
裴大老爷听得一愣一愣的,旁边的裴二老爷就道:“十三,咱们都是有自己的下人的,庄子上的人手也够,何必这样着急。”
每年都是固定的,难道他们裴家要跟秦王府争着怎么发展江州不成?
裴十三说道:“秦王府那边办事便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只管照做肯定错不了。最重要的是,得尽快把珍珠玉石都卖出去,得到的银钱购买粮食,布匹,碳火木材等等。”
众人听得惊愕。
“……”
存粮,存布,存碳火木材……
这些都是灾年紧要的东西,在南方是不那么紧要的,但在北方,尤其是最容易受灾的地区,这些都是救命的物资。
裴大老爷道:“十三,你是说,今年将是……”
“爹,慎言,我们能知道都是书姑娘多言,如今没有传出来消息,但到了六七月就会初现端倪。届时,我们早有准备便能比别人多一些先机。”
灾年不说能赚取受灾地区百姓的银钱,只要自家不受影响都是老天保佑了。
想到心上人,裴十三眼里都是柔情。
裴家其他人听到是王府的书白姑娘告知的话,再没有半点多疑。
第二日,裴家便将府中大部分的下人都派出去忙活了,又跟着出去招收工人,以王府招收工人的同等价格摆了个摊子。
但有官差的秦王府摊位报名的人最多,裴家这边几乎无人来问。
同样的价钱,是人都会选择秦王府的,因为他们信用是真的高,不会临了不给工钱。
但裴家也不气馁,摆了几日到底还是招收到了十几个工人,都送去地里忙活了。
裴家这边学着秦王府的样请人,有几家观望的见状也跟着学了去。
消息传回到秦王府,叶银禾听了并不在意,聪明人会自己看现象来跟着做,疑心种的,或者是自傲的都不屑跟随。
赵燕说了,江州的受灾情况不会太严重,因为前年的洪涝灾害,澧县等几处受灾严重的灾民都被重新归置,居住的地方从低洼处改到了高处。
遇到洪灾是有足够的时间转移的,甚至不会瞬时任何财物。
至于地里耕种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