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掀掉马甲
项羽并不是孤身一人来营救妻女的,他带了三十个心腹护卫一起来的迷雾山,但上山时,因为不知道山上到底是什么情况,就让护卫们暂且留在了山下。他来迷雾山是救自己的妻女,是私事,万一有什么危险,不能连累护卫们无辜送命。
从悬崖下来,项羽一路跟着扶苏,中间几次都有机会和这伙绑匪拼杀救出妻女,但他都没动手。
不是担心误伤妻女,而是有更令他不解的事一直索绕在脑海里。军中说他叛逃的流言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是谁散播的?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去,就无法控制的在项羽心里长成参天大树。项羽又想起那个日落的傍晚,他脑海里莫名其妙出现的女子声音。她说刘邦会一步步架空他,最后逼他自刎。自从两家定了娃娃亲,项羽本来早把对刘邦的疑心抛到九霄云外,可这会儿,脑海里却翻来覆去的不断回忆和刘邦相识以来的种种。最开始,刘邦是来求伯父借兵报仇的,他当时身边根本没人,是伯父借给他五千兵马,帮他打赢他的仇人,从此刘邦投靠伯父,成为伯父手下的一员武将。那五千兵马伯父没有收回,继续让刘邦带领。后来伯父战死,刘邦就在附近却没来得及营救,灵堂上,他跪地痛哭,额头都磕出了血,才打消项羽心里的怀疑。
当时的情况,章邯率领秦军如狼似虎,刘邦就算带着他的那五千兵马赶去救援,也是杯水车薪,不但无法救回伯父,还会全军覆没被章邯所杀。所以,项羽没有怀疑刘邦,以为他对伯父最起码是有感恩之心的。没去救,只是情况不允许,而不是想保存实力。结果没多久,楚怀王就给刘邦封侯了,并且把伯父手下的兵马分了一半给刘邦。
项羽从主帅被降成了副帅,军中事务被宋义把持,他逐渐被架空了。但刘邦却在这时候对他各种恭维奉承,天天带人找他喝酒,几次提议要义结金兰,后来捡到阿甜后,更是一心结娃娃亲。刘邦说楚怀王故意给他封侯,故意给他兵马,就是想离间他们的关系,让项羽不要上了楚怀王的当。
项羽相信了,他一直觉得刘邦是个很仗义的人,所以得知两人的妻儿被抓后,第一时间就找到刘邦想办法。
当时两路大军还没分开,这伙匪徒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阻止两个主帅去救赵王。
所以刘邦提议由他带队继续北上救赵,项羽私下带人去救人。这件事进行的十分隐秘,除了刘邦没有任何人知道,项羽手下的那两万人马依旧让钟离眛带着赶赴巨鹿营救赵王。
刘邦则绕路去攻打咸阳。
北上路途遥远,大军放慢一点速度,项羽快马加鞭救了人赶紧回来,不会耽误接下来的战事。
反正其他诸侯王虽然都派了人,但都还在观望阶段,谁也不敢第一个去挑衅章邯,当出头鸟。
当时刘邦说出这个办法时,项羽觉得很合理,因为刘邦年龄比较大,已经五十岁的人了,也没什么武艺,连夜奔袭救人这种事肯定不如项羽。直到那个绑匪头子说出楚军中的流言,项羽才惊觉上了刘邦的当。因为楚怀王答应发兵救赵,并不是为了救素不相识的赵王,而是想借此机会吞并赵王的势力,再掉转头攻入咸阳。
临行前,楚怀王亲口许诺,先入关者封王。如今,刘邦率军已经逼近函谷关,而他项羽,却成了临阵脱逃的叛徒。如果流言属实,项羽就算现在赶去军中,也无法再接管那两万人马。宋义早就跟楚怀王一条心,从伯父死后,就想尽办法帮楚怀王谋划,说不定暗中也早就拉拢了刘邦。
只有自己像个傻子,一直觉得刘邦是站在自己这边的。项羽心里无比煎熬,他不想承认自己看错人,但事实摆在面前,现在只要派人去军中打探虚实,若流言是真,那铁定是刘邦出卖了他。项羽纠结了很久之后,最终还是派人去楚军中打探情况。他虽然暂时离军,但副将钟离眛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什么情况一问就明白了。
负责打探消息的护卫走后,项羽带着其余护卫就跟在那伙绑匪身后,双方相距百米。
绑匪中那个领头的少年像是知道他心心里在想什么一样,根本就没任何防备措施,押着人质慢悠悠赶路。
项羽看他们并没有苛待自己的妻女,便也没有追上前血拼,他只想知道这伙人到底是什么人。
虽然对方说他们忠于始皇帝的幼女赢卓公主,但那赢卓公主是何方神圣,项羽从未听说过。
大秦二世皇帝继位两个月就把所有的兄弟姐妹连同他们的子嗣全都诛杀,始皇帝哪来的幼女?
带着一肚子的疑惑,项羽跟着绑匪一路从巴郡到汉中郡,最后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堂而皇之的进了汉中郡郡守府。
这里不是陈胜的地盘吗?
项羽晃了晃头,感觉十分荒唐,难道说,这伙人幕后主使是陈胜?陈胜也拥戴那什么赢卓公主?
这怎么可能?
陈胜是楚国人,当初起义可是用的他爷爷项燕的名号,后来自立为王也是自称张楚王,要张大扩充楚国领地,怎么会又暗中支持那什么赢卓公主?就在项羽一头雾水站在郡守府门口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身穿蓝色深衣,头戴黑色精美官帽的俊美少年走了出来。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