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丹尼小说>其他类型>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一百零六章 剑锋之上,炮火之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六章 剑锋之上,炮火之内!(1 / 2)

俺答汗。

共有十子。

长子名为僧格。

在嘉靖三十六年时,僧格的爱妾桃松寨偷人,和僧格麾下的将领睡到一块去了。

但桃松寨属实不一般,就鞑靼的风气,知道奸情是藏不住的,欢愉过后,连夜投降到了大明朝。

当时的宣大总督,叫杨顺,还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了,连忙向朝廷上奏表功。

时任兵部尚书许纶和严嵩、严世蕃父子也全都认为这是个大功,就让杨顺把桃松寨押送京师。

结果,大明朝廷接纳鞑靼叛妇的行为,惹怒了鞑靼太子僧格。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多年交战,僧格知道杨顺是个外强中干的样子货,就一方面诈称,只要明廷交出那个偷人叛族的娼妇,他就把板升的汉奸头目丘富、赵全等人全送回大明朝。

另一方面,僧格派出军队,纵掠大同堡,大肆屠戮,六个月不封刀。

杨顺一看僧格杀的这么狠,既不愿意誓死抵抗鞑靼军骑,又害怕朝廷降罪,就选择了认怂。

表面上,派人送桃松寨出塞西走,实际上,暗中将桃松寨的行踪对僧格和盘托出。

僧格如愿找到了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爱妾桃松寨,杀之。

而人杀完后,僧格之前许诺交还汉奸的事,就绝口不提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整个大明朝,朝廷、边镇,竟被鞑靼太子耍的团团转。

光是耻辱不提,鞑靼诸部落听说了这件事后,也觉得大明朝廷当成了又蠢又菜,愈发轻视,犯边也就越发严重。

整件事过后,大明朝把面子、里子丢的干干净净,朝廷花了几年时间,才给翻篇。

这会又想起来,张居正内阁只觉得打心底腻歪,虽说这是严嵩内阁搞出的事,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此刻,已然影响到几人的判断。

而且,张居正想起了,为大明朝惹出这么大乱子的杨顺,在严家父子庇护下,竟然只被罢黜了宣大总督,从容退出朝廷,心里就有股无名火升腾。

严嵩都倒了,这该死的东西,哪能继续逍遥自在?

张居正放下了军报,望着思索中的高拱、李春芳、陈以勤,道:“在给大同回文前,我想先旧事重提一下,前宣大总督杨顺,怯战、畏战,攀附严党,构陷忠良,祸国殃民的事,我想都还有印象,杨顺今日虽已不在朝,但遗祸无穷,我以为,当重新上奏皇上论罪,肃卿(高拱字),子实(李春芳字),逸甫(陈以勤字),你们以为如何?”

“善!”高拱不假思索道。

李春芳、陈以勤点了点头。

官场。

不是个喜欢找后账的地方。

毕竟谁也不能当一辈子的官,你找别人的后账,就会有后人找你的后账。

这便是“屋檐滴水代接代,新官不查旧官账”的由来。

但像杨顺这样罪大恶极,却不在这范围内。

况且,直到今日,皇上令群臣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圣旨效用还没有过去。

刚好再添上个杨顺的脑袋!

内阁,只有遇事不决时,才会票拟,少数服从多数,像这种都同意的小事,就不需要再票拟了。

在得到阁员们同意后,张居正取纸掭笔,不一会儿,便写下了一道参劾杨顺的奏疏。

高拱、李春芳、陈以勤依次在奏疏上落了名,内阁集体奏疏,便就成了。

张居正唤来内阁中书舍人刘台,呈奏入宫。

刘台领命而去。

内阁几人望着刘台的背影心思各异,内阁中书舍人的位置,往往是内阁首揆的门生,这几乎是百多年来约定俗成的事。

这刘台,就是严嵩倒了后,被张居正挑中收为门下的徒弟,倒是好福气。

内阁中书舍人又称为九卿预备,张居正这样推举新收的徒弟,似乎太过爱护了些。

不过,内阁中书舍人多数时候,是帮阁老跑腿的,虽然有在旁观政阁老的好处,但还不在已经是阁老的他们眼里。

高拱不再看他,转望向张居正:“太岳,俺答汗和其孙子把汉那吉到底什么情况?”

大明朝廷必须搞清楚俺答汗对把汉那吉的重视程度,把汉那吉在鞑靼中的地位,以免造成误判。

僧格可以不在乎叛逃的爱妾,俺答汗是不是在乎叛逃的孙子呢?

张居正拿起了锦衣卫早间送来的线报,先前看到时,张居正还不解锦衣卫为什么突然送来有关俺答汗、把汉那吉线报的意义,这时就全明白了。

宣大总督王崇古大体是先找过了锦衣卫,而锦衣卫这几十年来搜集的线报也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

锦衣卫确定的是,俺答汗很喜欢这个把汉那吉的孙子,只是,不是爷爷不当人,而是孙媳妇(外孙女)太诱人,没能把持住。

在鞑靼汗室三代中,把汉那吉的地位非常之高。

锦衣卫还确认一点,把汉那吉是俺答汗阏氏莫伦亲自给带大的,莫伦对孙子把汉那吉可是爱如骨髓。

在鞑靼部族中,俺答惧怕阏氏莫伦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根据锦衣卫在鞑靼部族中的线人上报,听到宝贝孙儿投了明廷,阏氏莫伦差点疯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