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丹尼小说>玄幻魔法>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五十七章 印度洋明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印度洋明珠(2 / 3)

印度、波斯、奥斯曼等几个人口大国,受齐国的风尚影响,消费量也在逐年递增。
按照循例,农业专家们也在岛上开辟了数座植物园,试栽各种农作物,以期更好的利用该岛优越的种植条件。
一番捣鼓下来,咖啡移栽不甚理想,可可也被证明无法适合当地栽种,倒是各种水果长势喜人,不负当地湿热温润的气候环境。
尽管,齐国的贸易公司和商人们在获得秦国的茶叶后,往往会在采购价格的基础上上再翻数倍,转卖至印度、波斯、阿拉伯、奥斯曼,以及欧洲诸国,赚取更高的贸易利润。
每年四月时节,秦国的武夷山便会迎来了采茶季,鲜嫩的茶叶被集货、炒制、包装,做成武夷茶,由茶商们收购,然后北上运往上海,或者南下至广州,进行再包装加工和储存,等待齐国商人前来购买。
但掌握了世界主要贸易渠道和关键航线的齐国人哪里会容忍秦国茶商如此轻松地将钱给赚去了!
我们齐国将秦国的茶叶买来后,还得跨越万里海波,历经各种风浪,千辛万苦地才能将茶叶转卖给西方那帮“凯子”。
你瞧瞧上海和广州那些茶叶垄断行商,哪个不是身家巨万,哪个不是在我齐国境内广置产业?随便一出手,便是数十上百万两白银,壕得惨无人道!
所以,尽管锡兰岛距离临近印度大陆的奉宁总督区只隔了一道狭窄的保克海峡,不论是拥有的领地面积还是控制的人口规模,都远远不如,但在政治地位上却是与之平等的,而且还是直接隶属于民政事务部管辖。
随后,十数支探险队在军队的保护下,展开对锡兰岛全境的详细普查,看看有什么值得开发的矿产和资源。
“潘大使所言甚是。”那名港务管理人员附和道:“去年,听闻那些农林产业部的官员所说,我们齐国每年从大陆秦国进口的茶叶总量超过两万多吨,交易总额近两百百七十多万元。呃,折算成白银的话,也超过八百万两。嘿,这么大的产业,也不知道养活了多少秦国人。以后,若是茶叶贸易转移到锡兰岛,怕不是会让岛上的那些茶园主赚翻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齐国以后将拥有自己的茶叶来源,不再被那帮秦国茶叶垄断行商随便卡脖子,时不时还搞出一波所谓天气灾害原因而擅自提高茶叶出口价格的窝心事。
随着印度贸易的日趋繁荣,为了满足两地之间的物资和人员往来,包括印度贸易公司、孟加拉贸易公司、帝国海外班轮运输公司在内的多家商业巨头陆续开通了定期客货两运班轮,而且投入的船只皆为大吨位、全蒸汽动力的轮船,以满足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天气下都可以乘坐(载货)轮船往返两地。
在太祖时期,齐国就曾试着在汉洲东北地区的威海、广陵等地移栽大陆的茶树,但经过数十年的培育,虽然每年也能出产数千吨茶叶,但品质和口感始终无法与秦国茶叶相媲美,只能沦为普通消费者饮用的低档茶叶,卖给南洋、缅甸、印度等地区的土包子。
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数来自汉洲本土、秦国、朝鲜、日本和安南的新移民,在当地殖民政府官员的安排下,心安理得地占据原住民离开后所放弃的房屋和田地。
印度次大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齐国虽然可以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其尽数占领,纳为殖民领地,但却无法真正的将其消化吸收,只能占些边边角角,在大部分地区尚需借力打力,分而治之,把印度作为一个超级“奶牛”,不断滋养齐国本土。
“在锡兰岛上茶叶栽培正是在三年前试植成功的。”那名港务管理人员笑着说道:“而且,农林产业部的茶叶栽培技术专家还根据中央高原的海拔高度的不同,分为高地茶、中段茶、低地茶。栽种的品类也以红茶为主,经过采摘烹炒后,其品质和外观丝毫不差于大陆秦国武夷山所产茶叶。更为难得的是,锡兰岛上气候温热,一年四季都可采茶,每个茶叶产区因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的不同,茶性也有不同特点,可以满足了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的喜爱。移民部的官员言及,将在未来五年内,陆续移民三万人以上,从而保证茶叶生产所需的农人要求。”
在获得锡兰岛后,齐国当即调集近万陆军和齐印仆从部队,干脆利落地覆灭了盘踞在岛上中部高原地区的康提王国,从而完成了整个锡兰岛的统一。
于是,锡兰岛立时变成了一个香饽饽,引来无数人的关注,自然也让一些嗅觉敏感的商人闻风而至,准备来此投资圈地,搞茶叶种植园。
不过呢,皇天不负有心人,齐国人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发现一处适合培植茶树的风水宝地。
源源不断的茶叶贸易,为秦国换来了数不尽的黄金和白银,是秦国对齐贸易少数大宗出超的商品之一。
潘广峰并未在这座被誉为印度洋明珠的岛上过多停留,在当晚应邀参加了锡兰总督举行的接风晚宴后,到了次日正午时分,便继续乘坐“延锋号”大型客轮朝汉洲本土而行。
而欧洲还有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神罗、普鲁士、瑞典等诸多国家,他们虽然茶叶的平均消费水平要低于英格兰王国,但这么多国家加在一起,茶叶的消费总量也是一个颇具可观的数字。
但锡兰岛弹丸之地,人口亦为不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