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孙勇落幕、定额(2 / 3)

立想了一下又拿出了一些他制好的松香。

“牛大哥,这些松香是我空闲时候做的,它们有稍微的提神醒脑功效,屋里要是有不好的味道点上一根也能改变一下,不过这些松香最好不要点在孩子的房间,要不然他们闻到不睡觉的话,你跟我姐可就有的忙了。”

松香这样的东西牛大海自然很喜欢,别的不说他家那两个儿子就经常把屋里弄的味道十足,而且还是开窗通风都很难吹散的那种,他现在可以在点松香的时候把儿子抱到其他屋,等味道散去再抱回来。

两个人聊了一会,韩立从牛大海这里得知,现在上面有人在搞什么定额工分制,理由就是现在太多的人混在集体里面偷懒、磨洋工,让很多农活都不能及时的完成。

定额工分制:定额工分可说是针对某段时期的某项农活为赶时间尽快完成,在指定区域划分相应的工分的劳动,由单个劳力、家庭或者几个人合伙完成。

例如:锄地、收粮、送公粮、割猪草养猪等等,这些都可以用定额工分来完成。

比如说割猪草:每一百斤按照工分算,而你手脚麻利,知道那里资源丰富,一早上赚十公分这也是被允许的。

送交公粮:按照每百斤多少工分算,你要是有力气、家里有车,完全就可以多赚一点工分。

锄地、收粮,这一垄地算三百工分的话,你一个人或者多人一天弄完就给你三百工分。你要是拖拖拉拉十天半月才弄完也给你三百工分,无论哪一种的前提是你不能影响了庄稼的收成。

比如:地里的草把庄稼都给荒了,虫子把庄稼都给吃了,该收的大豆你全都让它们落到地里,要是有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被允许,还要接受相当严厉的处分。

牛大海随后说这件事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研究这件事,可以说声势非常的浩大,投赞成票的人数众多,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里估计很快也会执行这个政策。

韩立想了一下也对,现在已经是7年了,他要是没记错的话正是今年九月三日以后,全国开始大面积的实施定额工分制。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是所有村子都有赵村长和梁大队长这样强力、并且有威望的村干部能约束住村民和插队知青。

这个定额工分就是跟大多数那些管不住村民的村子设定的,它的初衷就是拒绝一些懒惰、整天磨洋工混饭吃的人,不让他们整天跟着集体混日子,提高一下群众的积极性。

不过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这样或许能够让磨洋工混日子的人变的积极一点,但是也让那些家庭条件好的插队知青变的更加懒散一些,同时也让村里的贫富差距逐渐明显起来。

因为这个年代只要你肯卖力苦干的话,真的能让你家在村里面脱颖而出。

但是有了贫富差距,人们心里面就会不平衡,村里面的各种鸡毛蒜皮的矛盾就会变的更加突出频发。

韩立想到这里偷偷的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上河村现在相对平静的生活会不会被打破,要是被打破很厉害的话,这里就跟四九城那边就没什么两样了。

那到时候自己要不要选择回城呢?不过最终韩立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心也不是一天就改变的,在高考来临之前,韩立相信这里依旧会是比较平静的家园。

而且这里还有自己无法割舍的女人,在没办法把何米也带去城里的情况下,韩立他做不到毫无负担的拍拍屁股走人。

至于张淑兰、孟再红她们俩就不值得韩立想对待何米一样挂在心上了,到时候自己多督促她们学习,在恢复高考的时候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就算是最大的回报了。

而王春花和乔山红她们俩也只能等自己回城以后再说,那时候她们要是愿意到城市里面发展的话,自己有的是办法让她们过上富足的生活。

她们要是不愿意进城的话,自己出点钱让她们当自己在这里的山货收集人,那样也能让她们过上超过普通人的生活。

要是什么都不愿意的话,那就只能说缘分如此,彼此之间保留一下最美好的回忆就行。

两个人又闲扯了一会,牛大海说供销社那边中午还有饭局必须要去,韩立也不多劝就送对方离开了。

不过韩立在牛大海走了以后,转身就把卫生室的门给锁上了,随后就找上了赵村长和梁大队长,把定额工分这件事先一步透露了出去,他们听完以后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

“这是真的?”

“我听牛大海的语气,这件事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但是上面什么时候下达通知就不好说了。”

赵村长他们俩此刻都没有说话,但是嘴里的烟袋抽的特别快,一会功夫就已经连点三锅了。

由此可见他们心里面正在合计这件事的影响,不过想想也是,他们俩家都是村里的大户,谁家都有几个懒散的人,要是原先他们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送到第三小队里面磨洋工。

可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