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开封来了个包黑子(2 / 2)

部的安排,安排谁在哪个岗位,他们就执行,因此除了外地来官员,汴梁京城听选的官员却已经几乎绝迹,他们也少了很多业务。
就在这个时候,黑脸中年人走入了衙署内,由于他持有官员告身,所以倒是畅通无阻,被一名吏员带到了王吉的办公室。
王吉抬起头打量了对方一眼,随后拿出纸笔记录,懒洋洋地问道:“姓名。”
流内铨的任务是给官员分配职位,外地很多官员是闲散官员,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暂时辞官者,就要重新回到吏部登记,注拟之后,才能根据其能力以及缺职选地方。
这个过程叫做听选。
有的时候像那些门荫、同进士出身的官员如果没有关系和门路,听选可能要很多年才能有个实缺。
至于那些三甲以上进士出身者倒是没那么麻烦,一般很快就能落到实处。
黑脸中年男人认真地说道:“在下包拯,字希仁,见过判事。”
说着将告身、鱼袋以及公验递了过去。
“包包拯?”
王吉拿着的笔瞬间僵住,随后猛地抬起头打量了一下,又接过了告身仔细阅读。
告身是朝廷发的官员证明,类似后世的委任状。
鱼袋和公验也都是身份证。
为了防止有人假冒官员,上面都有官员的长相描述。
王吉确认过眼前的人长相与公验描述一模一样,这黑炭般的脸确实很有识别度,便说道:“你就是包拯?”
包拯一头雾水道:“判事认识我?”
“没。”
王吉摇摇头,随后说道:“你的注拟本官做不得主,你先在衙里等一会儿,容我上报政制院。”
说着起身离开。
包拯就更加迷糊。
政制院的事情他也听说过。
朝廷如今官制大改,取消了三司,恢复六部,甚至又加了很多个部门,而所有部门的统筹管理者,便是政制院。
新任政制院知院据说才二十多岁,非常年轻,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有如此大的能量。
但这一切都跟包拯没什么关系。
因为他在辞官回家乡赡养父母之前只是个小官。
从八品和州监税。
芝麻绿豆大小的那种。
所以上面大人物们的事情,他什么都不知道。
可问题是为什么自己一个辞官前的从八品小官,需要上报政制院?
这就令人有点匪夷所思了。
包拯摸不着头脑,但也不敢多问,就在流内铨的衙署里找了把椅子坐着。
院子内外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人,他有些坐立不安。
好在也没有让他等太久。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王吉急匆匆地回来了,身边还带着一个内侍,对他说道:“去政制院吧,知院要见伱,这是领你进宫的李内侍。”
“额”
包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跟着那位内侍出了流内铨,往皇城的方向而去。
(本章完)